2015年8月27日星期四

盂兰节或中元节



农历七月十五日(有些地方,尤以华南,是七月十四日,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当地,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),道教称为中元节,佛教称为盂兰盆节(简称盂兰节),民间俗称鬼节、七月半。在汉字文化圈不少地区都有相关的节日活动。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,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。有子孙、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;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,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。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,举行设食祭祀、诵经作法等“普渡”布施活动,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,防止它们为祸人间,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。因此某些地区在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,称为“中元普渡”,后来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,称为“盂兰盛会”。盂兰是梵文音译,意思是“救倒悬”;盆是汉语,为盛供品的器皿。据说盂兰盆可以解先亡倒悬之苦。举行“盂兰盆会”是根据西晋竺法护译的《佛说盂兰盆经》而超荐历代祖先的佛事。
  关于盂兰盆会的缘起,据西晋竺法护译的《佛说盂兰盆经》记载:佛陀住舍卫国祇园精舍时,他的“十大弟子”中“神通第一’的大目犍连尊者,以道眼见其亡母生饿鬼道中,因没有吃的而瘦得皮包骨头。目犍连为报母亲哺育之恩,心中难受极了。他便以钵盛饭给母亲送去。可是,母亲左手抓钵,右手抢饭,饭还没有吃进口,就化成了火炭。目犍连悲号涕泣;跑去求教佛陀该怎么办。
  佛陀对目犍连说:“你母亲罪很深结,不是靠你一人内力量所能够拯救的。你虽然是个孝心感动天地的大孝子,但天神和地祗对此也束手无策。我现在告诉你一个办法:你必须在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这天,以百味饮食、汲灌盆器、香油锭烛、床敷卧具等放在盆中,虔心供养十方大德僧众,只有靠他们的威力才可拯救你父母及六亲眷属的苦厄。”目犍连听后,即按佛陀所说的去办理。他的母亲果然脱离饿鬼之苦,往生天上,享受福乐。
  目犍连又对佛陀说:“我的母亲脱离了苦厄,其他人也能办得到吗?”佛陀回答说:“无论比丘、比丘尼、国王太子、宰相大臣、三公百官、万民庶人,凡是行慈孝者,只要采取以上办法,都能使现在的父母无病无痛,亦无苦恼,长命百岁;使亡世父母离饿鬼苦,生人天中,福乐无边。一切佛弟子,应当奉持此法,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。”此后,目犍连四辈弟子,皆欢喜奉行盂兰盆法。
  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中,中元节除了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之外,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,当地人称之为“七月歌台”或简称“歌台”。这些歌台一般上是在街坊的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,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,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,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“好兄弟”(鬼魂)的。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时分,台上表演包括诙谐短剧、魔术、劲歌热舞等,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。
  作为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,歌台表演常因过于喧哗遭到周围居民的投诉和警方警告。此外,歌台上常出现的一些桥段如爱说黄色笑话的主持人、穿着暴露的女表演者,等都让星马两地许多人对七月歌台产生误解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